泾州古城 王者归来(五)
, U3 \; `7 A6 h
6 U; |- W. {% I, \* ~# A远方,远方. Q7 ?2 H' o+ V7 M) L, F9 ~
& d. S1 c& U) G4 f+ A9 j
远方疲惫,远方很累,想起远方的时候,我们比远方更远。大地芬芳,大地之上涌潮如歌,匆匆行者,手提灯盏;低头觅路的人,要把远方带向何处?
5 ]8 a( p, y+ C5 G& n- F- Z
7 M! W$ y6 M3 i/ h. @ 商周以来,由于王权纷呈、政局飘摇,由于四季轮回形成的万物的聚聚散散,以此结成泾州之痛,这种痛,充满了悲悯,充满了王者之韵。如民间多处流传多年的《纺棉花》、《五更歌》、《扬燕麦》,在反映战争带来的集体记忆、创伤时,即有飘浮不定的忧郁,又有温情在摇曳,这即是对伤痛的疏通和减排,又是一种向善、向美的诉求;另外,对纷扰万象,对“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” (柳宗元《贞符》)的百态自然,在隐忍、顺应之上,又有诗意漫天,如《仙鹤舞》、耍狮子、跑旱船。在这里,我们看到了向下与向上、灵与肉、源与流的纠结与交织;看到了两岸性的由此及彼、由近到远的畅想与沟通。
& {: D& [5 ~9 l
3 Z S; e, t3 R9 h" H [( w 1990年12月7日,台湾慈惠堂堂主郭叶子率领240多人的谒祖团沿着内心的召唤,来到回山脚下的“回中降王母处”,此前一年,由慈惠堂投资拍摄的40集电视连续剧《瑶池金母传》,从制作到演员方阵全部为名人、大牌,一经播出,在台岛、在海内外即刻产生广泛影响,特别在华人圈,西王母作为精神图腾,作为新文化领导人,再次被请出、推上神坛。此举也揭开了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交流的新篇章。一条朝圣之路、一条心之路从此开始,从此放射出世纪的光芒。还有一些朴素的名字我们必须请出,他们是台湾的黄雪香、林年雄、吴光辉、郭清秀;身处大陆西北边陲泾川的的刘映祺、张怀群。15年后,官方背景的首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出阁,时间:2005年10月10日,地点:泾川。研讨会按照海台轮流座庄主持的秩序作为年会一直至今,并将延伸至永远。4 ]% O( e0 S( x! J( i. z* h
1 Q8 A* \% V# Y: s) U# j9 V 2004年5月29日上午,一支来自冰城黑龙江阿城的代表团,踏上泾州故土,完颜皇族后裔的神秘面纱随即被揭开,并面世,这群曾经因宫廷政变流亡泾州的特殊人群,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800多年,除不得不选择的地域姻联,以及对自然生存环境的必需接纳外,他们保持了自身文化、信仰的完整,保持了作为贵族种群血脉的相对纯正和行为方式的特立独行。那些涤荡在他们血液深处的英雄记忆如日月星辰,濯耀上空,他们永远以梦为马!
) P3 K J1 o" e* ]7 f3 c/ S% ?- s6 P& Y J
矗立泾河北岸95.8米高度的舍利塔,南与西王母大殿、北与古安定城楼组成羽翼。每当我们顺从如迎风低头的麦浪,行走泾河川时,总有“突突”的声音从胸口飞出,那是深入人间的我佛,是路上的泾州古城。著名泾川籍文化人类学家张怀群先生历经数载奔走、呼吁,县政府于2005年开始倾资近2亿元修建的大云寺博物馆,正在以14粒佛祖舍利的身价领跑新泾川的大旅游,同时,它又以现有的300亩的规划面积和日益丰富的建筑群落,以及高文化附加值,正在向世人倾情交待着它未来的高度和精彩。0 ^) e2 U% J- P; v) C: J7 V# @
: @; K; x3 H6 q+ F3 K9 x/ a1 b 《太平寰宇记》、《安定图经》说:“安定有振履堆”。清乾隆《泾州志》载:“米面山,在治东北五里,两峰峭立,望若图绣。南北朝卢祖迁帅泾,遥指二丘为米面,寇遂遁,故名。又一名振履堆,相传夸父追日至此振履。”静卧史书的夸父峰,释放出千年的神秘和诡谲,而地理中的夸父峰,每天被奔向泾州的第一缕阳光叩醒,作为回山王母宫的前照,从传说到神话,从历史到当下,它从来都是一个精神地理名字,永远都是。) _5 q9 a& c% _( f! O
, S) \, S2 P3 Z; m, B0 S& @
2012年4月21日,阮氏宗亲会一行阮荣斌、阮小华、阮绪焕、阮化植、阮一鸣一行5人顶着料峭春寒从安徽辗转至泾川,在安定桥头红绿灯下,当张怀群、刘玉林、李晓京、魏海峰与笔者向刚从西安至泾川客车下车的6位特殊客人伸手,当一双双手连在一起时,一股熟悉的热浪通过手心直追脑门,那是一只树叶摸到了一根木头的温暖,一块荒芜后的土地,梦中总有一车一车曾经受伤的麦子回到田埂、回到热腾腾的夏天。当我们和阮氏一行11人行至泾州八景之一的共池时,一份绝无仅有的奇异天象悬挂头顶,朗郎睛空下,沥沥细雨悄悄放下一只只担架,谁的魂灵将被运走,谁的魂灵又将被运送回来。雨一半晴一半的泾州古城深陷梦里,5000年尘埃覆盖其上。
0 @9 E5 H# a l2 R3 P# C0 G0 N$ N4 b7 Z i
链接场外:泾州古城作为记忆,作为思念,从来不缺乏想象和期待,大潮如歌。1990年至今的台湾西王母朝圣团不绝如缕,年均约500人次。让我们将镜头伸进一个特定的日子,一个感动过一座城市,让一条路、一座山瞬间光芒四射的真实故事:2007年6月24日早7时许,一辆乳白色豪华大巴一声咳嗽,停靠在了回山一天门靠右的左公柳树下,顺着开启的电动车门,游客们鱼贯而出,然后形成两列队型,他们青一色的湖蓝色便装下,是有条不紊的步履,是宁静,是波澜不惊。过了三天门,他们便开始行五体投地大礼,一路漫延,进入前殿,经过一层楼高的踏步台阶,走廊,然后是王母大殿院子。如此壮举,惊世骇俗!无疑组成了民俗西王母文化中最具价值和创意的记忆!台湾《千禧朝圣之旅:泾川回山王母宫谒母纪盛》、台湾《慈惠道杂志》2000年第116期如此说:“此举震撼了每一位在场的泾川县民,也为此次的万人朝山掀起热烈无比的气氛”,泾川籍著名西王母专家张怀群在《台湾——泾川》(西王母朝圣之旅20年)更深入地挖掘:“用这个匍匐进圣殿的记录,来隐喻他们的内心,来降恩于他们的今天和未来”。$ j6 l% ^2 A: I& [+ i) f. z
5 n* _8 f6 u- h. X
( a" N" C! _3 S
( I: E% |/ N+ f; N% n- t
: g+ m& s r! [( y; A
. X K1 Z3 X! G
) e E3 x$ z% k! n; n# t. v% V2 M" \, e6 v- J( I
|